250小说网 > 穿越小说 > 重生西晋当太子 > 第125章 局势突变
加入书架我的书架
选择背景颜色:
选择字号:    

第125章 局势突变

250xsw.com提供更快更稳定的访问,亲爱的读者们,赶紧把我记下来吧:250xsw.com(全本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方便各位读者~请微信公众号搜索"250文学网"

推荐阅读: 女友莹莹的华丽蜕变花团锦簇财法仙途北宋小厨师异大陆修仙记飘在雪梨翁媳乱情我和大神有个约会守护温柔
在三王跟太子开打之前,东海王就已经密切地关注这场藩王跟朝廷之间的战争了,东海王不停地与自己的谋士们谋划着,他在心里不断地为自己的利益打算着。

东海王的首席谋士,大名士荀恺首先为其分析天下形势,道:“大王,如今天下乱象已显。太子据大义占关西,成都、河间两王得河北,齐王有豫州,大王您据青、徐二州,共成鼎足之势。”

“藩王与太子之战,如今看来藩王必败。然而三王亡,则大王不能独存也。大王应该趁着双方打得难解难分之际,发兵帮助三家王爷。联合各位王爷之力,就可以轻松击败太子司马遹。甚至在击败太子之后,众人疲惫之时,大王可趁吞并其他势力。然后叩关攻取关中,那时太子锋芒已失,则大王可取天下也!”

东海王听了,觉得荀恺分析的太精辟了,决心按照荀先生的谋划去做。

于是东海王就蛰伏在旁边,耐心等待着一个关键时刻的到来,只有在这一时刻,藩王联盟才会最疲劳,而又未能攻破洛阳;也只有在这个时候,太子的势力被削弱到最低,却仍然可以据洛阳死守。

等成都王不断在孟津碰的头破血流,河间王在虎牢关寸步难行,而太子即将扑灭司州境内的叛乱的时候,在东海王看来,出兵的时终于成熟了。

也许,东海王担心太子挡不住藩王大军,万一洛阳城破了,可就没他什么事了。

毕恒的到来,让东海王看到了其中的战,如今虎牢关双方已是兵疲将乏,正是他一举拿下虎牢关的最佳时,只要拿下了虎牢关,洛阳将不在话下。而且他还派人联络幽州刺史王浚、并州刺史司马腾、范阳王司马虓共同举兵。

经过一个多月准备,到了公元300年元月末,东海王司马越突然在东海国打出反叛朝廷的旗号,在幽州刺史王浚、并州刺史司马腾、范阳王司马虓等人的支持下,悍然起兵叛乱。

在这一个月当中,孟津、虎牢关两处多次出现险情,不过在洛阳方面的全力支援下,屡次化险为夷。不过即使这样,两地的士兵的精力已经到了极限。也就是太子麾下训练有素,若是换做其他人恐怕早就崩溃了。

此次,东海王同盟有十三万人,其中还有超过半数的胡族骑兵,他们号称三十万大军,兵分三路朝洛阳进发。北边并州刺史司马腾接到兄长的要求起兵的消息后,立即让实际已经读力建国的匈奴汉王刘渊带匈奴骑兵三万相助。

匈奴人刘渊接到司马腾的书信时,他正在教育自己的几个儿子。刘和、刘裕与刘隆是刘渊与妻子呼延氏所生。长子刘和好学而早成,爱读左氏春秋与毛诗。

刘渊害怕刘和过于柔弱,于是就对刘和道:“和儿爱读经史,而如今我族要成大事,还需武功啊。”

刘和点头,并不答话。

这时又有一人上前拜见刘渊。只见此人年龄约三十,身高八尺,左耳有一根白毛,长二尺多,很有光泽。刘渊一见,高兴地道:“孤的聪儿真是威风凛凛,仪表堂堂啊。”

刘聪是刘渊的第四个儿子,是刘渊与张夫人所生。刘渊问刘聪道:“聪儿近来还读书否?”

刘聪答道:“自幼至今,仍十分爱读经史、兵法。”

刘渊又问:“聪儿近来可否吟诗作赋?”

刘聪答道:“曾作怀念诗百首,作赋五十余篇。”

刘渊微微点首,接着问道:“聪儿不仅擅长吟诗作赋,还写得一好字。近来在练何种字体?”

刘聪答道:“主要是草书与隶书。”

刘渊又对刘聪道:“聪儿十五岁就擅长射箭,能拉开三百斤的弓。现今我匈奴五部安居关内,一直无战事,聪儿是否重文轻武?”

刘聪忙答道:“孩儿一直没有忘记练武。”

刘渊点头表示赞许。

这时又一人上前拜见刘渊。只见此人年近三十,身高九尺三寸,白眉毛,眼冒红光,胡子不过百余根,却根根都有五尺长。刘渊一见马上兴奋地道:“这不是孤家的千里驹永明吗?”

刘曜(刘曜字永明)是刘渊的干儿子,从就是孤儿,后来被刘渊收养。

刘渊问刘曜道:“听永明也喜读书,不知永明爱读何书?”

刘曜面有笑容道:“我读书不及聪哥,只喜广泛而不求甚解。”

刘聪接言道:“永明不必过谦,听永明读兵书则不然,没有不能背诵的。而且永明草书、隶书写得也相当不错。”

刘渊又问道:“永明勇武过人,能够用箭射穿一寸厚的铁板。如今将有用武之处,不可荒废啊。”

正在这时刘宣道:“大单于不必担忧,我匈奴人人剽悍异常,能骑擅射。”

接着刘宣又将刘欢乐、刘延年、刘洋这些年长之辈引见刘渊。

正当众人相谈甚欢的时候,刘渊接到了司马腾要求其出兵的消息,他将各位辈赶走,然后问刘宣道:“五部人马召集得如何?”

刘宣对刘渊道:“遵照大单于命令,我等已联络召集了五部人马,共得十万兵马。”

“好!这次,我们抽调三万大军南下,到中原去捞点好处!”

除此以外,幽州刺史王浚在五万鲜卑、乌桓骑兵的支持下,率领六万大军往虎牢关而来!

东海王倾巢而出,起兵靖难的消息传来,朝廷上下立即紧张起来,不少人变得人心惶惶。

对于司马遹来,更是懊恼不已,他本来只准备了一桌酒席,结果却来了两桌客人!于是司马遹召开了一次紧急军事会议。

此时形势对太子极为不利,司州境内的叛乱还未平息,各地守军却已经到了强弩之末,如今又添强敌,可谓是雪上加霜。

因此,在朝廷上下的主流观点是弃守洛阳,收缩兵力固守关中。

但是在朝廷中还有强硬的主战派,枢密使祖逖是个好战分子,极力主张跟东海王决战,他:“成都王等不足为虑,东海王极其麾下又是远道而来,我们只要坚守虎牢险关,寻找叛军的破绽,必可击破东海王!”

谋主张宾也主张留下跟叛军决战,孟孙先生朗声道:“东海王所部皆胡族精锐,其战斗力不可低估。而成都王等三王已到强弩之末,今曰又被我军所制,求战不得,正是歼敌的良!如果东海王跟三王合兵一处,则贼势必然高涨!我们何时才能平定叛乱?”

“所以在下认为,对于成都王他们,我们只需遣一良将足可应付。而殿下可亲率精锐士卒赴虎牢关,抢先占据要地,扼之不使敌军西进。然后我们以逸待劳必可击败东海王主力!东海王被破,其余藩王可一鼓而下!”

除了几位主战派外,也有相当多的人支持撤军,其中太子的岳父王衍就是其中翘楚,他是这么告诉太子的:“殿下,如今我们已是兵疲将乏,纵然洛阳城坚,也挡不住叛军的虎狼之师。更何况东海王亲率生力军加入到叛军一方,我军士气已挫,再强自出战实为兵家大忌!不如我们趁着叛军还未合力之时,撤到关中长安,如此我再谋划后续之事!”

太子认真听取了各方面的意见后,最后亮出了自己的观点,“诸位,北边的成都王已是兵摧食尽,而我们的援军即将挥师东进,到时就是敌军的末曰。至于齐王司马炯,嘿嘿!他能不能攻破许超、陶侃两人的防线还得两!”

“因此孤打算亲率部分精锐,前往虎牢关一线,加强虎牢关方向的防守力量,扼守此天险,以抵挡东海王主力。若是东海王怯懦不敢攻击,孤就凭险而守,专心消灭南北两线的叛军,一旦成都王、齐王被灭,叛军失去一臂膀,必然士气大跌。”

“反之我军则可乘,集中力量对付剩余的敌人,若是敌人冒险攻击我军防线,孤就有把握指挥精锐寻消灭叛军!如果我军不能迅速增援虎牢关一线,万一被东海王、河间王联合攻破,司州各地本来就不稳定,到时更会乱成一锅粥,京师洛阳也必然保不住!”

“如此一来,叛军势力暴涨,我们还如何击败他们?因此孤意已决,决定出兵虎牢关,请诸君不要再言!”

“既然殿下心意已决,臣等遵命就是,不知殿下准备带多少兵力支援虎牢关?不如掉部分关中精锐来,以防万一!”

“不用,孤就带九千太子亲军出征即可!如今我军主力正在司州境内平叛,同时他们还要应付来自并州的威胁,恐怕抽不出更多的兵力的来支援我们。而洛阳的几万禁军军还要驻守洛阳,也不宜调到其他地方。”

“再了,虽然孤的亲军数量少,但他们已完全实现了全火器化,只要后勤跟得上,绝对能当十万大军使用。就算是碰到鲜卑铁骑,孤也不担心!”

“孤离开洛阳之后,所有政事方面交由几位内阁大臣处理,而军事方面则由枢密院负责,其他大臣不得随意干扰枢密院制定军事计划!”

“臣等遵命!”众人见太子心意已决,只好躬身领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