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50小说网 > 其他小说 > 田园有礼 > 第六十八章 机会,招生进行时
加入书架我的书架
选择背景颜色:
选择字号:    

第六十八章 机会,招生进行时

250xsw.com提供更快更稳定的访问,亲爱的读者们,赶紧把我记下来吧:250xsw.com(全本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方便各位读者~请微信公众号搜索"250文学网"

推荐阅读: 双性女王儒道神尊将错就错异度生存指南我能通过拾取变强偏执大佬暗恋我贤妻绿公淫记百姓争鸣的夏本纪风云之傲绝十月蛇胎


华神医摸摸自己的胡子,“老朽这一辈子都在四处晃悠,难得遇到一个我喜欢的地儿,还遇到一个好徒弟。平安在这儿,你做的饭也好吃。我不留下来,还去旁处?”

赵淮生躬身行了个礼,“欢迎华先生加入到赵家学馆。”

至此,赵家学馆的雏形算是建起来了,尤其有华神医的加入,也给学馆本身添了不少的份量。

第二天刚好就是吉日,也是赵家迁宅的日子。古代的装修并没有什么甲醛,都是干透了就可以入住。昨天家具也都搬进去了,窗帘纱幔这些也跟着挂好了。清早的时候,平安还带着小菊小花小草几个侄女采了一些野花野草回来,插到花瓶里放到新宅,立时又多了几分生气。

等受到邀请的人进到新宅的时候无不赞叹钦羡。言语之中对赵淮生对赵家人也是越来越恭敬了。赵家,这下当之无愧是三里村的大户。

吃饭的时候也有村民旁敲侧击的和赵淮生打听,赵家是从什么地方挣来的这许多银钱,是经商了吗?

刚好有这么一个机会把家财露一部分,赵淮生也就大大方方的说了。

“早年赵家逃荒到三里村的时候有一部分家财藏到了路上,当时也没指望着能够全都剩下,只希望能够留一部分。老天保佑,时局稳当了之后,我和我大哥去取,埋土里的东西还都在。当时家里也不缺钱用,就拿那笔钱在外头买了铺子租出去。那埋进土里的东西本就是我娘的嫁妆,买了的铺子自然也是我娘的嫁妆。赵家也并没有经商。”

这时候乔婶子说,“如果赵家是商户的话,人家书院能要吗?现在商户可是不能入学不能科举的。”

士农工商,看着赵家有钱,有些人还有些微妙心思,觉得赵家就算有钱那要是成为商户的话也是低一等的。谁成想,人家压根没从商。这有铺子出租的话那不能算商,更何况,还是王氏的嫁妆。本朝律法,读书人不能从商,但是女子嫁妆如果做些买卖却是可以的。

“这么说,王婆婆还是咱们村最有钱的了啊,”

田姑姑难得出声,“赵家是逃荒过来的你们并不知道从前赵家在徽县的事。王家、赵家在徽县都是大户人家。这若不是赶上换朝不是赶上天灾,王氏可既是知府家的小姐又是举人家的娘子,有些许嫁妆铺子什么的,再正常不过了。”

“是嘛!!!”

“天老爷哦,咱们竟然和知府家的小姐在一起生活了这么多年竟然都不知道。”

“怪不得赵家的儿郎都比咱们普通庄稼汉子厉害那么多。人家这祖上是有能人的。”

村民们顾不得赵家人都在就议论上了。也难怪他们这么吃惊,对这些土生土长的村民来说,他们的世界里,镇长都是一个很大的官了,很多人县令都没见过,更何况知府呢。结果知府家的小姐就在他们的身边他们竟然不知道。

这下酸话不见了,普通百姓本来就对当官的心有畏惧,就算是前朝的官,那也是官啊。现在他们在敬畏王氏敬畏赵家的同时还生出了一股奇妙的骄傲自豪感。和知府家的小姐同住一个村,这在十里八村都是可以吹牛的事儿了。

赵淮生略微停了一会儿等村民差不多议论完了,又接着说。

“当年家父中举之后,一心教书育人,遂开了赵家学馆。因为时局的关系,学馆闭馆。前些日子,家父托梦给家母,叹息赵家学馆没能再开,家母念及旧日时光茶饭不思。为人子,当为母分忧为父尽孝。所以我决定,重开赵家学馆,就在本村赵家旧宅。”

赵淮生这一时算是惊起千层浪,那些想把孩子送到梁梦那儿学习的人则是非常开心激动。尤其数乔大兰三人,当时梁梦说考虑考虑想想办法,她们以为是推托之词,却没想到竟然有这么大个惊喜在这儿等着呢。

乔大兰,“收多少人啊。”

赵淮生,“学馆刚刚开馆,暂时只做小童启蒙。学馆拟收二十个人,分男女院。女院除了惯常学堂里小童启蒙的识字课以外还增加了术算、绘画、刺绣女红。另外还有医理可以选修。”

这时候有胆子大的小孩子问,“那还可以像大壮他们似的习武吗?”

赵淮生笑着说,“学馆也打算聘请一位武师傅,会教授一些比较简单实用的防身术供学馆里的学生学习来强身健体。”

有那会算计的就开始算账了,“这女娃娃的话岂不是进学馆就可以同时学很多种才艺技能了?”

“男娃娃也一样,还有武师傅。咱们庄稼人也不指望能当文曲星考状元。能识字不当睁眼瞎就行,还是学点儿功夫有用。这以后走镖也行啊,若是弄好了还可以进衙门当捕快呢。”

考状元这种事是距离庄稼人太遥远,但若是去衙门做捕快还是他们能看得见的。三里村的人眼界有限,大多对科举不感兴趣,但是对能习武可是很感兴趣。

而有些见识的有女儿的人家也看上了能够学习画艺、刺绣这两种技能。这女儿嫁人,要想嫁到好人家去,没点儿立身的本事可不行。

这若是嫁给读书人,能识字画画,也算能和丈夫有可说的事,而这会刺绣,自己平时穿衣可用,若是手艺好些,不管是送礼还是赚些私房补贴家用也是不错的。

有人问了大家最关心的事,就是束脩多少。

赵淮生,“束脩和镇上学堂一样。”

乔大兰赶紧说,“我家一个丫头一个小子,给咱留两个名额。”

柴有容和德胜家的也赶紧报名,这三家的孩子加一起就七个了。

众人掰着手指头一算,这再加上赵家的那六个孩子,这,这也没剩下几个名额了啊。

村长也赶紧开口,“也给我家那四个孙子孙女算上。”

眼瞅着名额迅速减少,剩下的动了心思的村民也赶紧报名。收足了二十个,赵淮生赶紧说,学堂名额已满,半年之后再酌情增加招生。

后面其他有孩子的人家心里安慰自己,没关系,半年之后就又有了。而且,谁知道这赵家开的学馆教的好不好啊,万一不好他们也能省半年钱不是。这万一好,这再开名额的时候他们可是一个村的,怎么说也能收下。

不管怎么说,赵家学馆的第一批学生算是招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