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50小说网 > 其他小说 > 雪袍子 > 一次精心的艺术创造
加入书架我的书架
选择背景颜色:
选择字号:    

一次精心的艺术创造

250xsw.com提供更快更稳定的访问,亲爱的读者们,赶紧把我记下来吧:250xsw.com(全本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方便各位读者~请微信公众号搜索"250文学网"

推荐阅读: 看着清纯女友的堕落快穿之你的不二臣满级大佬穿成炮灰前妻后网游之百倍伤害重生80下乡肥妻要逆袭花都十二钗圣母修女卖春记缚心甜妻,傅少请犯规小城情事:标枪篇梁晓军系列


——谈长篇少年小说《雪袍子》的创作

张锦贻

广泛涉足文学的多个领域,出版过多部长篇小说、散文集、诗集的广东女作家西篱,2009年出版了她的第一部长篇少年小说《雪袍子》。小说中,作家描述了一个流浪少年的遭遇,描写了社会转型时期的现实,平平实实、真真切切而又飘飘忽忽、曲曲折折,可以说,这是一部有点传奇色彩的描绘艰难时代的成长小说。在跃动着童心、洋溢着童情的氛围里,作家巧妙地将小主人公周忻及其他也被拐骗进贼窝的几个少年家庭的东西南北融入了特定年代的框架,将宏大的现实叙述融入人物的悲欢离合,将民族对开放的艰辛探索及体认,融入了笔力千钧又细微动人的情节和细节。更以富于扎实功底的现实主义手法和饱含深沉感情的浪漫情调,勾勒出中华民族几代人的坚韧性格,抒写了一种信念和信心。小说中,无论是写周忻的爷爷、爸爸,还是杨老师和火车上偶然遇到的人,也及同被“老板”打逼的小伙伴,也无论是写那个在地下通道里唱歌募捐的大男孩和在南方城市遇到的其他的人,既是纪实式的,又是咏叹式的,作品中有不少感动人的歌曲夹着、和着,和当下的社会现实有一种共振,并在人们的心底产生共鸣。从这一意义上说,这也是一部充满现代情调的表现爱与真情的社会小说。读这部小说,让人时时想起冰心先生关于爱与同情的那段话,想起意大利作家亚米契斯早年创作并被誉为世界儿童文学名著的著名的《爱的教育》。我们从《雪袍子》中读出的,不仅是西篱对儿童问题以及与此紧密相关的社会问题的深切关注,更是她对儿童、对生活在底层的大众的深挚的爱,也可见作家对于社会生活体察的深广。作品中,涉及人物众多,几乎包括了当下中国城市和乡村中的各个层面、各个角落。而且,这些人物无论老少,都有自己的故事和人生。这样的丰富蕴涵,自然使作品更具直面现实、直指人心的魄力,拥有了撼人心弦的力量。

美妙的是,作家体察生活的深广,使她对底层少年生存状态的了解、对广大儿童心理状况的把握,也更为具体、细致。当我们在小说中读到爷爷掉进了峡谷、爸爸外出打工的小周忻,天天做梦,又天天爬到山坡上离天空最近的那块大理石“瞭望台”上去等爸爸,读到专门欺负人的饭店老板儿子响着车铃冲着周忻而来,周忻竟抱住双臂站住不动时,我们的心都会颤动。而读到周忻惦着爷爷、念着爸爸,想着“这两个好人,在我的骨头里种下了什么”,以及他“跳下瞭望台,一路走,一路踢地上的小石头”,想到他有好几个朋友时,又会有一种温暖而美好的东西涌上心头。作家倾注笔力,写周忻目光中有庄稼地、灌木丛,有黑色煤晶、蓝色大理石,还有高高“瞭望台”的故乡风镇,写周忻记忆里笑着把他抱放膝头又戏着打他屁股的爷爷和拉出的琴声似乎能让木房子漂浮起来、漂得很远的爸爸,写杨老师在黑板上写下的作文比赛题目《我有一个梦想》和小周忻的这篇作文,都使读者在童心天真、童情天然的天籁般的氛围里,体悟到小主人公生长、生活的地域、文化背景,并折射出那个特定的年代,以及任何年代里都埋藏在心底的、中国人代代相传的一种精神。作品的美妙就在于,把人的成长、人的尊严都藏匿在纯然童真与盎然童趣之中。

应该说,西篱的创作并没有停留在反映少年生活的层面上,而是一次精心的艺术创造。

西篱的精心,首先在于小说情节的另辟蹊径的戏剧化。作家从头到尾着力地写爷爷、爸爸,写爷爷、爸爸对小周忻的爱,结尾前才写出:小周忻是拾来的弃婴。为了这个婴儿,爷爷被奶奶嫌弃,爸爸没有结婚。那是怎样一种非常遭际,又是怎样一个离奇故事。但作家并未由此渲染,恰恰相反,她对此不动声色,而是以周忻出走作为切入点,编排出一部以少年为主角、以成长为主题,并能辐射到当下社会各方面的多幕多场“剧”。作家智巧地秉承中国叙事文学传统,在小周忻与小伙伴各自的经历遭遇之间,不断交错地推进叙事,并在历时性叙述中巧妙穿插倒叙、补叙、预叙,使这部多幕“剧”的情节线索繁而不乱,还更富于场次变化。再如小说开头部分,小周忻在火车上遇到第一个让他感到温暖的陌生人,却因周忻惧怕警察和遭遇坏人而使这一次很好的相逢嘎然而止;却又在珠江边的石龙镇,在他刚刚有了自由时再次遇到,再次得到这位陌生人的救助;又正在这样的时候,在江边的一棵榕树下,碰到了这位陌生人正在寻找的弟弟,才又重新转回到故事的开头。在经过一个令人万万想不到的大循环之后,“剧”幕才慢慢落下,使大、小读者读到最后一页还有意外之感。小说的这种戏剧化张力令读者欲罢不能。

西篱的精心,还在于小说里少年人物成长中独具一格的象征化,使整部作品洋溢着诗性,又透露出浓郁的哲理意味。比如第四章写风谷的黄蜻蜓很细腻,第二十章、二十一章中又写到。黄蜻蜓,与故乡、与故乡的小孩子连在一起。而在第十二、十四、二十一章中,又一次次地写到了雪袍子,直到小说的最后。那个名叫北川的孩子希望雪白温暖的雪袍子穿在另一个世界里的姐姐身上;而小周忻想象着,如果妈妈是一棵麦苗,就让雪袍子把她盖上。雪袍子,自然是爱的象征。书中还写到了小周忻的梦。应该说,梦境常常是儿童文学中很抢眼的一个点,但人们对孩子的梦所蕴含的美感和诗意常常认识不足,所以常常只是以此衍伸故事或呈现幻想,而西篱却把单纯的孩子的梦化入到饱含当代儿童情感又极具风格化的文学语言和现代感的小说结构中,使历史时空成为一个透明的、立体的存在,使抽象的文化意蕴具象化。而更为奇妙的是,西篱把孩子的梦幻般的感觉直接地与现实相连,构成一种既具虚幻色彩又具现实性的美好象征。如第十章中写灯火辉煌的夜色里,小周忻与珠江边那座花岗岩雕像的对话,神幻而神奇,真挚而真切,那是当代少年与革命前辈的心灵交流吗?是当代少年的思想缺失与革命前辈精神永存的时代象征吗?正是在这一点上,西篱独树一帜。

西篱的精心,还在于小说的环境描绘中别开生面的音乐化。小说中,几乎每一个章节都录写了大自然栩栩如生的音像,以及少年人生中抹不去的声音:当阳光在田野上直射,在树林中洒落,在江面上辉映,我们就听到了风声、水声、城市的嗡嗡声,乡村白天的知了声鸟声和夜晚的蟋蟀声蛙声;还有爷爷学校里的钟声,爸爸的琴声,大孩子和小孩子的歌声。这些熟悉的、远远近近、似幻觉又极真实的声音,都巧妙地与阳光连在一起,既使作品内容依据大自然的节奏展开,又给少儿读者以亲切感,使他们从中获取生活的质感和别样的乐趣。显然,作家对各种声音的描写,已经不是作为一种物质的形式,而是作为一种对自然、对人生的依恋,对一种简朴而又充满诗意的生活之丰富的想象留存于读者的心灵之中。

玄妙的是,西篱竟写出了时间的声音。也许人们会想到时钟、想到它的钟摆所发出的咔嗒咔嗒的声音。但西篱着意描写的,正是阳光移动、雨水洒落、昼夜交替中,仿佛并不存在又无处不在的生活节奏;是孩子听自己心跳、听骨头生长、听腿和手变细变长、看不见摸不着却又一点一滴地流走的生命旋律。西篱甚至还将那些好听的老歌与历史连起来。在写周忻与大男孩罗杰的对话中,以儿童式的的直观思维方式,追问历史、诠释历史,令人悟到,老歌,也正是时间的声音。显然,这部小说语言艺术中的音乐化,并不止于写天地间声音的表层,而是由此抵达理性的深层,使诗性与理性融合。

整部小说中,西篱着力于写音乐声和歌声。在她笔下,那是最为明快有力、美妙多变的声音。时而似月光流淌,时而如夜空低垂,时而激越,时而低沉,时而是**的慢板,时而是简单的小调,时而是纯净的抒情曲,从而深化了爱与被爱的心灵感觉,渲染了亲情、友情的情感氛围。

当然,最令人心动的当是西篱语言的魅力。她的这部儿童小说是一种当今儿童文学中不多见的“精耕细作”。在读了诸多写“代沟”、写“叛逆”、写“顽童”的少儿小说之后,读《雪袍子》,会使你重新思考作为语言艺术的儿童文学的文学性与当代性。

(作者介绍:张锦贻,女,我国著名作家、儿童文学研究专家,中国作协会员,历任中共绥远省委、中共中央内蒙古分局干部等,现为内蒙古社会科学院研究员。内蒙古作协儿童文学委员会副主任,中国蒙古文学学会理事。著有专著《儿童文学的体裁及其特征》、《民族儿童文学新论》、《发展中的内蒙古儿童文学》、《玩具论》、《冰心评传》、《张天翼评传》、《包蕾评传》、以及《儿童文学原理》、《幼儿文学原理》(合作),参与编撰《中华文学通史》(合作),策划主持《世界儿童文学事典》(第一部分审稿撰写,合作),主编作品集《中国少数民族儿童小说选》、《中国少数民族儿童文学选(1949-1999)》(上、中、下卷),《民族儿童文学新论》、《发展中的内蒙古儿童文学》、选编作品集《中国北方少数民族故事精选》、《中国民间童话•蒙古族》,论文《论儿童文学民族特点的主要体现》、《当代儿童文学民族化的实现》、《童话幻想新论》、《童话与文化略论》、《关于蒙古族民间童话》、《我国当代儿童文学的新发展》、《我国当代儿童文学的发展轨迹》、《二十世纪中国儿童文学研究略论》、《二十世纪九十年代童话发展趋势论析》、《与现代化同步的中国少数民族儿童文学》等。曾出版中篇童话《小气球奇遇记》,以及散文、童诗等。其作品曾获内蒙古第一、三、五届索龙嘎奖理论奖及第四届社科优秀成果奖、1996年度及2001年第7届内蒙古五个一工程奖等12项。)

作者通讯:内蒙呼和浩特市新城艺术厅北街文化厅小区4号信箱

张锦贻 收

邮 编:010010

电 话:0471-6923423

电子邮箱:zhangjinyi_2006@163.com